香港富商李嘉诚的成功秘诀如待人以诚、知人善任、躬身力行,早已被企业管理界奉为金科玉律,但他能有如此识见又离不开他对阅读和求知的重视。跟他谈商人的社会角色,他会引用司马迁的《货殖传》作解释;问他财富是什么,他的答案亦极具智慧。"不懂,便要学"是李嘉诚常挂在口边的说话。贴身追访李嘉诚超过半年的港台监制蔡贞停为本刊撰文(即《明报月刊》,揭开李嘉诚好学、博闻的一面。
在过去的九个月里面,当制作香港电台电视部的《杰出华人系列--李嘉诚》一辑节目,与李先生会面了多少次?访谈了几多小时?已经数不清了,但是我很清楚记得我们正式访问的第一条问题。这条问题本来不在我提问的范围之内,是应李嘉诚先生要求而问的。他想向观众交代为什么过去很多传媒邀请他作个人专访或制作电视特辑,他都一概拒绝,但这次却破例答应,而且一做便要参与一个长达两小时的电视制作。
这一段访问若放在节目内,会令人有宣传之嫌,我向李先生表明这问题我可以问,但一定不会播出。不过李先生为什么肯破例亮相荧光幕?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好奇想知道。
"我也要佩服你们高层某位小姐(按:即广播处长张敏仪),她先找我的朋友向我游说,但我一口拒绝。接着,她亲身来和我谈,其中她提到一点,令我听后内心动摇。她说很多年青人都想知道人生应该怎样寻求一条正路?"李嘉诚回想自己从12岁开始投身社会工作,22岁创业,到今天在香港拥有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长江基建及香港电灯四间上市公司。五十八年当中,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每日工作超过十六小时;就算至今日,他仍然每日上班,一年当中总拨出部分时间四出巡视海外业务。付出汗水,付出努力,便是走上人生正途的第一步。李嘉诚认为自己的经历倘若能够给年青人一点启示,那么要他"高调"一点亮相电视,也是值得。
"我的人生历程与一般人不同。我没有童年,10岁便逢战乱要四处奔走。年青时为口奔驰,之后又为了事业不停工作,一直到今天。"短短几句话,便道出了自己的无奈。
1928年出生的李嘉诚,在日本侵华那一年刚好10岁。1940年,李的父亲李云经带同一家,从家乡潮州南下香港,李的童年亦在这一刻划上句号。
"在潮州城虽然我们家境并不富裕,但是父亲一辈都是读书人出身。记得小时候,父亲无论到哪里去都会带着我。当时我可以感觉到父亲是受人尊敬、被人看重的。到了香港,可能这里的生活比较忙碌,待人的态度明显不同,这一点印象我很深刻。我12岁到香港,可以说,从那时候开始,我变得很生性,很懂事,绝对不要给父母添任何烦事。"李嘉诚初到香港最深刻的印象,竟然是香港的世态炎凉,人情如纸。
父亲来港后一年便因患上肺病入住公立医院,一家的生活担子便重甸甸地压在李嘉诚那瘦弱的肩膀上:"爸爸过世前一天,他忽然问我有什么话要跟他说,当时贫病交迫,他实在找不到什么话来鼓励我,所以只好反过来问我有什么话跟他说。"李嘉诚谈起自己童年孤立无援的境况,眼眶一红,悲从中来,但是随即以非常坚决的口吻说下去:
"当时我很有自信地跟爸爸说--我们一家一定会过得好,我很庆幸自己当时能够很坚决地向父亲作出了这个承诺,我相信那一刻他一定感受到儿子那一份决心。"